建筑涂料專題報道:
說起紅木家具的涂飾工藝,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中國生漆(又名"國漆")。生漆作為我國的一種特產,在世界上素有"涂料之王"的美譽,我們的祖先在栽培、收割、使用生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。據文字記載,我國先秦時代就已發展種植漆樹與用漆技術。《詩經鄘風》中載有:"定之方中,作于楚宮,揆之以曰,作于楚室,樹之榛、栗、桐、梓、漆"。可見先秦時代,漆樹就已是我國常見的栽培經濟樹種。而在使用上,從已發現的古物中,我們也見到了不少先民早期使用生漆的例證,如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發掘出土的距今7000年前的涂漆木碗,等等。
紅木家具在我國作為高檔、貴重的木質家具,其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又是具有傳統文化特征的工藝品。它比一般的普遍木質家具對內墻涂料有較高的要求,涂飾工藝也較為復雜,其通常使用傳統揩漆工藝(俗稱"生漆工藝")來處理家具表面。涂層漆質成膜的機理為漆汁(含漆酚、水、有機物及漆酶等成份)有效成份漆酚在漆酶催化作用下自然干燥成漆膜(環境條件:溫度25℃左右;相對濕度為80%左右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