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光涂料知識:
電商因價格優勢,受到很多消費者都會先去實體店體驗產品后再在網站上下單,這種現象被稱之為“展廳現象”。然而,當前就有精明的消費者會先在網絡瀏覽家居建材產品的最低價格,再去家居建材實體店進行體驗砍價購買,這種“反展廳現象”在家居界開始流行。
網購家居問題多
在一家居賣場的某品牌沙發實體店,小編遇到正在付款的王女士。王女士是個購物達人,近期正在裝修置辦家具,一直游走于網店和實體店之間。“我很早就看中這個品牌的沙發,‘雙11’的時候,網上官方旗艦店的價格是5880元,選擇送貨上門并安裝還需另交200元,而這款沙發在實體店也賣5880元,還可以享受9.7折優惠,并且免費送貨上門安裝。”王女士表示,現在很多大品牌都是線上線下價格統一,優惠力度相對穩定,網購不僅不具備價格優勢,還需另外支付送貨上門安裝的費用,相比之下,還是在實體店購物性價比高。
由于家居建材產品屬于大件耐用消費品,尤其是需要根據尺寸定制的家居產品,網購往往無法看到實物,還會出現運送過程中發生損壞、貨不對版、售后服務不到位等問題。另外,線上無法體驗的軟肋,也讓很多消費者放棄網購家居建材的打算。
價格水分成痛點
在之前的“雙11”促銷大戰中,最令消費者顧慮的問題仍然體現在價格方面,有網友反映,活動前期的價格甚至比“雙11”還便宜點。有細心的網友在查看“雙11”價格之后,立馬去線下實體店找同款,最終發現線下價格更實惠。全民消費的促銷日,價格水分成為眾網友的痛點所在。
而據今年11月11日24時數據顯示,在“住宅家具”行業的排行中,林氏木業、全友家居、顧家家居排在前三。面對家居電商的一輪輪的強勢出擊,消費者李女士因擔心價格水分以及質量問題,最終放棄線上購買家具。而市民宋先生則稱自己實在受不了“雙11”之前各種廣告和折扣的誘惑,選擇在網上買。溫先生屬于家裝DIY達人,自家裝修的成品家具和裝飾品都選擇在“雙11”搞定,他認為,網上價格透明,但也并不便宜,只是圖個方便快捷,在網上購物的時候還需要有一定的鑒別能力。
反展廳現象漸顯
消費者薛先生是堅定的“反展廳現象”支持者,他表示自己不會在網上選購家具,不過,他坦言會事先上網查看款式和價格作為參考。“我覺得網購主要是后期服務比較讓人擔憂,家具這種東西還是在實體店買比較放心,可以先在網上選好自己喜歡的產品,然后去實體店看實物,覺得質量過關再入手更可靠。與網購相比,實體店給予的服務更周全,可以送貨上門安裝,售后服務也有保障。”薛先生說。
的確,一反以往的“展廳現象”,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智,擔心網購的大件家居建材物品的售后及安裝問題,所以開始在網上看價格,到實體店找同款體驗,覺得好的話,干脆就在實體店下單,但是價格一定要砍到與網店一樣或者更低。這種“反展廳現象”在“雙11”期間已逐漸在家居建材界開始流行。
實體店更具優勢
對于家居建材出現的這種“反展廳現象”,不少建材商家表示并不會感到意外。“衣柜、廚柜等建材產品,需要測量、安裝等本地化服務,定制化產品的安裝調試等服務更是目前電商所無法解決的。”業內人士表示,在實體店購買的消費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產品品質,同時,實體店有專門的服務人員進行介紹,網上購物是做不到的。
據了解,很多品牌雖然在網上有旗艦店,但賣場展示銷售的多為高端系列產品,線上則為普通系列,兩者無法進行直接比較。最重要的是,在實體店購買,消費者可以親身體驗沙發的舒適性,并享受終身維護的承諾,這是網購無法超越的。
這種“反展廳現象”之所以能在家居建材流行,說到底,還是家居建材注重消費者親身體驗的特殊性及其定制化、個性化等特點是主要原因。也可以說,這對線下家居建材實體店來說是一場機遇,實體店應該更好地抓住和消費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,更好地提升消費體驗。
本文由反光涂料整理發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