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酰胺改性的醇酸樹脂是20世紀50年代開發出來的,并被認為是對“DIY”市場進行的一場革命。通常醇酸樹脂生產過程快結束時,酰胺會與剩余的酸的官能團反應,這時可以使用基于低分子量二聚酸的聚氨基胺或聚酰胺來改性。最終樹脂通過在羧基和酰胺基之間形成氫鍵顯示出膠凝性能。使用了這種樹脂的涂料看上去像固體,但當刷子侵入漆桶中時,特別在涂膜延展時,氫鍵被打破,聚合物分子按照刷子和剪切方向取向,于是形成了黏滯的流動,在短暫的涂膜流平、機械力完全消失之后,隨著溶劑揮發,分子間的鏈纏繞形成的膠化作用使黏度再次建立。
用蠟改性的樹脂主要用于氣干型醇酸,其較少用于工業烘干漆,這是由于溫度敏感性,并且使用極性和羧基官能團的溶劑,都會影響增稠機理,使用這類增稠劑,如觸變型丙烯酸或短/中油度的油、異氰酸酯或氨基甲酸乙酯觸變醇酸,都給出了溫度穩定的觸變性,可適用于現代高固體分的定型涂料,不會被極性溶劑所破壞。